首页 栏目首页 > 资本 > 正文

专家:夯实复苏基础需采取兼顾短期和中期的政策举措|环球今头条

近日,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季度论坛(2023年中期)在京举行。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宁吉喆、中国社科院副院长高培勇、中国工业经济学会会长江小涓、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等著名经济学家围绕如何夯实中国经济复苏基础建言献策。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宁吉喆认为,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运行处在复苏向好、连续复苏的态势。经济增长、就业、物价、外汇储备四大宏观指标总体稳定,粮食安全得到保证,能源实现稳价保供,产业链供应链保持稳定和韧性。与此同时,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主要表现为:经济增长尚未回归正常区间,经济恢复不平衡问题显现,微观生产企业仍然面临困境。

宁吉喆表示,目前必须采取措施巩固经济恢复的基础。他建议:一要坚持问题导向。当前宏观调控方向就是要推动经济运行持续恢复,促进经济增长回到正常区间;二要明确宏观调控重点,尤其要针对经济生活当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帮助微观企业解决实际问题;三要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四要把握宏观调控节奏,宏观政策的出台要尽早、尽快落到基层、落到企业。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高培勇指出,在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轨道上,我们既要量的增长,更要质的提高。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有效提升同等重要,不能以GDP增速来论英雄。

当前宏观政策的配置一定要同以往有所不同。一方面,宏观政策配置要做成本效益分析;另一方面,宏观政策配置要注意对症下药,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宏观政策配置必须契合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必须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的主题,完整、准确、全面地贯彻新发展理念,牢牢把握住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必须统筹发展和安全,把发展建立在安全的基础之上。

中国工业经济学会会长、中国社科院大学教授江小涓指出,中国经济处在发展阶段转换长周期和疫情影响短周期叠加的状态,既需要政策支持,更需要泛在新动能的出现。她认为,新动能主要来自几方面:一是以改革获得新动能。构建高水平的市场经济体制,广泛调动市场主体的积极性,配合宏观政策导向,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尤其要促进民营经济的发展;二是以创新获得新动能。充分调动企业积极性,坚定推进科技创新,广泛推动产业升级与发展;三是以开放获得新动能。要以高水平开放促进双循环相互促进,广泛利用全球资源与市场,提高跨境资源配置效率,释放经济内在动能。

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认为,当前中国经济的复苏与以往的周期性复苏有着本质性差别,如果采用传统的逆周期调节方式,用短期宏观经济政策来进行简单应对,当前经济复苏基础不稳固、内生动力不扎实等问题可能难以得到有效解决,需要有一个短期和中期兼顾的方法。

针对人们关心的外贸问题,刘元春表示,近三年中国外贸状况并不差,在全球贸易重构的过程中,中国与新生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的联系根本无法被剪断,并且还有持续强化的趋势。他认为,新阶段我国外贸发展的重点不应再简单地锚定发达国家,而应逐渐转移到广大新兴市场国家,“得新兴市场者得天下”“得亚太者得世界”。

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发布的2023年中期报告认为,今年上半年,中国宏观经济实现恢复性增长,特别是消费和服务业增速大幅反弹,逆转了去年四季度的下滑态势。在前期积压需求释放、政策性力量支撑和低基数效应的共同作用下,中国宏观经济恢复性增长态势明显,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不同程度缓解,呈现触底反弹的特征。

报告认为,疫情后的经济复苏需要经历3个阶段。一是社会秩序与交易修复阶段,以供给和需求各方面实现恢复性增长为主要特征;二是资产负债表修复阶段,以企业利润、居民就业、财政收入全面改善为主要特征;三是常态化扩展阶段,以资产负债表扩张速度和经济增长速度重归潜在增速为主要特征。当前,中国经济复苏正处于从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转换的关键期。

(文章来源:经济参考网)

关键词:

最近更新

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版权申明 网站地图 联系合作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5-2023 创投网 - www.xunjk.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我们:39 60 29 14 2@qq.com
皖ICP备2022009963号-3